清楚自己活著的目標
Calendar 3048年三月廿一
卓俊宏 (3022) 2021-05-02 09:00:28 SUN
從小到大沒有崇拜任何偶像,也沒在平台上正式推薦任何人。知道在這凡聖同居土上,的確時時刻刻會出現不少偉人、聖人或異常傑出優秀人士。最多就是分享其文章,某方面便代表著認同,談不上正式推薦。最近看了一些 Sadhguru 薩古魯網路演說視頻,他的演說充滿喜悅與正能量,沒有引經據典,卻具足宇宙萬物運行道理。後觀察他與妻子Vijji 和女兒Radhe 相處的態度與方式,我便知道可以在此正式推薦這位已經開悟的瑜伽士 - Sadhguru 薩古魯。(#1)

他是一位印度人。事實上 Sadhguru 早在多年前,其視頻就已經有許多團體幫忙製作上載到網路,但我是在 2021年初Facebook 自動推薦影片知道他。薩古魯 13歲開始為了身心健康學瑜伽。25歲去了趟查蒙迪山Chamundi Hills,發生了不可思議開悟體驗後,那時記起過去三輩子事,之後就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標。他對女兒的一段對話:「你不仰視任何事物,也不輕視任何事物。你對你的神明所做的,你對一切都那樣做。」而這社會許多領導人那種總是希望盲目追隨者仰視、崇拜或高高在上的態度,總讓我內心矛盾不解~~

https://ishayoga.net/video/vijji/

https://ishayoga.net/video/parenting-how-sadhguru-nurtured-his-daughter-radhe/
-----------------


不少人熱衷宗教或靈性追求是想要得到一些神通,主因身為人類的我們,有其與身俱來的限制與不足,有想賦予自體肉身或心靈上比別人多一點不同的期待。比如不會老(死亡)、有快速療癒能力、好的來生、福報財富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足通,預知未來,成為英雄或刀槍不入,有一切智慧等等。這跟發明創作很像,源於提昇需求!

有些人對宗教深信不疑,通常來自一些超現實的體驗,比如曾經看到鬼、壓床、入定、時空錯亂、特別慈悲、靈魂出離、有前世記憶或虛空常傳聲音等不可思議的現象。這些人會比一般人更容易投入宗教或靈性探索之路。在台灣可能就是道教、佛教,在印度可能就是印度教、耆那教和錫克教。在歐美可能就是基督教、天主教和猶太教。在中東回教國家幾乎就是伊斯蘭教。

就我有限佛學知識,說自己開悟或尤其自稱佛菩薩者,通常此人靈體必須要脫離身體,也就是必須離世。楞嚴經上說過在末法時代,會有許多菩薩和阿羅漢用種種形相來度眾,主要目的是希望讓我們身心入正覺三摩地。但他們會在離世前告知有緣人是什麼再來,目的也是為了讓人們對佛所說法更有信心。

到目前為止,我聽過不少人說法(其實這是相對,相對於家人、同學、同事來說算多。相對於有心佛學研究者,我連入佛學門都沒有!)以我一個懂點皮毛者來看,認為這些所謂的大師或佛學領袖,大都是照本宣科,只講述一些教條、知識或學問,雖可以相印,但總覺得有漏洞。唯獨聽 Sadhguru 演講,他的演說充滿喜悅與正能量,重視探索人類潛能,沒有引經據典,卻具足宇宙萬物運行道理。和我認知且文章內常提到的宇宙探索,自性提升,與自作自受觀點是在同一條路上。或許這是三界內之法,然我確實認為他是開悟者。

現代人,自稱開悟者不少,仔細看他們文章,不是些似是而非、大言不慚與胡扯瞎掰內容,不然就是說法平淡無奇,或聽其說法會感到痛苦不自在。想起2008 經好友介紹認識一位師姐,那時我對修行很好奇,她是一位好媽媽,公務員退休者,也是位因念佛而有神通者。她開悟經驗也是特別,我非一位善於言語表達者,多次聽她說法或與她問答請法時都讓我覺得很痛苦。觀其面相又是一位修行者沒錯,經常感到矛盾不解她到底是?最後決定不想與這樣關係不對等人有所往來。而能像 Sadhguru 這樣在每次問答都能精準知道提問者問題,且有效與睿智開釋的從沒見過。
8DC9E3C5-6A95-4A2D-A868-0F45701985A6.jpeg

開悟者快開悟到開悟那段時間,體內能量會異常強大,某些人此刻身體若無法負擔,或對世俗不再依戀,靈體的確會離開身體。開悟後許多的功能會被開啟,若沒有強大業力牽引,這些人不容易留世。師姐只是小悟,她後來追求的是去阿彌陀佛極樂世界,在今生靈性追求的路上,仍有很多功課沒有完成。Sadhguru 開悟後的狀態是比較穩定的,這比較能稱開悟。悟後還是要修,我不清楚 Sadhguru 未來有無機會深入經藏,但以他的狀況來看,在修行人的世界已算是明珠。

不管有沒有開悟,可以知道這芸芸眾生,大都是沒有開悟的。我們這些沒有開悟者要做些什麼呢?我們的能量有限,生命有限,不要被貪嗔愚痴給蒙蔽,應先對自己這個內在工程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與掌握。清楚自己活著的目標,不管是想成佛,還是追求神通,還是要創造世界,想清楚就去做吧!勇敢地,單純地,專心地,有智慧地去實現它!!


(#1) 推薦誰不是重點,本質上對任何事物的探討,本來就應該依法不依人,即便有人強力推薦,自己也要持續觀察其言行是否合一。如果是,且感受是正向、喜悅、覺知、有邏輯,並對大家有幫助,站在鼓勵社會愈來愈進化的前提下,沒有不支持的道理。而運作一個團體本來就會有資金需求,有心的人可用上課與購書等方式支持該組織。